新创意设计网

当前位置:新创意设计网 > 正文

不止怀旧与浪漫:揭秘 “准田园” 绘画的颠覆式表达

在当下流行文化被对乡村往昔的浪漫想象所浸染之际——从“田园风”与“传统主妇”式网红的兴起

不止怀旧与浪漫:揭秘 “准田园” 绘画的颠覆式表达

Emma Webster,《A Twig Snaps Underfoot》,2024,图片:Courtesy of the artist

姑且称之为“准田园时代”(para-pastoral)吧。在当下流行文化被对乡村往昔的浪漫想象所浸染之际——从“田园风”(cottagecore)与“传统主妇”式网红(“tradwife” influencers)的兴起,到对所谓“祖先饮食”(ancestral diets)的迷恋——田园艺术这类描绘乡间生活的古老图像,实则也悄然回到了当代艺术中。不过,这些作品并非简单逃避现实的风景画,也不是为艺博会量身打造、令人心情舒缓的田园速写,而是一种温和却颠覆的视觉文化重构。在这些画面里,森林比看起来更为幽暗。像Sholto Blissett、Georg Wilson和Samantha Joy Groff这样的新锐艺术家,正以各自奇诡的方式对田园景象进行再演绎。他们敏锐地回应田园传统,通过当代表达视角将其中融入人类欲望及女性能动性等主题。于是,一种既不怀旧也不安全的乡村图景诞生了。洛杉矶艺术家Emma Webster就是其中之一。几年前,她在研究17世纪法国田园画家Claude Lorrain的作品时获得了灵感。“那是一个转折点,”Webster回忆道,“我意识到,历史上的风景画并非写生,而是拼贴的产物。它们的目的仅仅是作为情绪的背景——通常是和平、和谐与美——为寓言剧情服务。”

不止怀旧与浪漫:揭秘 “准田园” 绘画的颠覆式表达

Emma Webster,《The Material World》,2025,图片:Courtesy of the artist

Webster以其幽冥、近乎迷幻的森林油画在艺术圈崭露头角。布景设计在她的创作中扮演核心角色:她使用静物模型、虚拟现实(VR)绘图,甚至曾将展览布置得仿佛观众置身剧场后台。尽管她的创作过程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但作品却与古典田园画有着意想不到的契合感。从提香(Titian)到托马斯·科尔(Thomas Cole),这些浪漫画面都表达了对失落“黄金时代”的向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年代,而这些图像的受众通常是特权阶层的城市观众。“尽管如今被视为中性、宜人、平和,但田园画这种类型本质上是‘向后看’的,这也促使我必须将未来介入其中,让它露出‘獠牙’,”Webster说,“这种类型的流行背后潜藏着怀旧、阶级与保守的崇拜。”藏家对这类画作也很青睐。2023年,Webster的作品在Artnet价格数据库上的搜索量激增。当年,她的画作《Primavera》(2019)在伦敦苏富比拍出406,400英镑(约合386.6万人民币),远超原估价。

01

何为“田园”?

“告别人群与城市,乡间将为我带来悦目图景。”——16世纪意大利诗人Jacopo Sannazaro的这句话精准地捕捉了田园主题的精髓:这是一种城市人对简朴生活的幻想。田园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可追溯至古希腊。赫西俄德(Hesiod)在公元前700年的诗篇《工作与时日》(Works and Days)中,便已表达对自然生活的怀旧之情。此后,无数文人接续了这一主题,包括奥维德、维吉尔、莎士比亚、夏洛特·勃朗特与托马斯·哈代等。

不止怀旧与浪漫:揭秘 “准田园” 绘画的颠覆式表达

提香,《Pastoral Concert》,1509
在视觉艺术中,田园图景常以神话中的“阿卡迪亚”(Arcadia)为蓝本——这是牧神潘与赫尔墨斯的故乡,一个未被污染的荒野象征。文艺复兴时期,田园画作为独立绘画体裁正式确立,比如提香的《Pastoral Concert》(1509),画中两位身着当时服饰的男子与两位裸体女性共同出现在乡间,现实与神话时间的融合正是田园艺术的幻想本质。17世纪,尼古拉斯·普桑、克劳德·洛兰与华托将田园图像推向巅峰。随着美洲殖民扩张,一批新艺术家诞生,其中包括托马斯·科尔,其系列《帝国的兴衰》便为田园主题注入了新视角。尽管田园画并非完全单一维度,其共同点在于理想化:远离古斯塔夫·库尔贝、温斯洛·霍默或马奈等现实主义者笔下的“社会真相”。田园画的基调是忧伤,是对从未存在的往昔的集体想象。
02

“再野化”的想象

而今天,“准田园”艺术家们并不试图扑灭幻想,而是将其引向不安的方向。比如英国艺术家Sholto Blissett(生于1996)近年来因其很有幽闭感的自然景观而备受关注:湖泊山脉间错落着空无一人的城堡、修剪整齐的绿篱与纪念碑。这些画面宁静得令人不安。

不止怀旧与浪漫:揭秘 “准田园” 绘画的颠覆式表达

Sholto Blissett在工作室中,伦敦,英国,2023,图片:GH Photo Studio.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Alexander Berggruen, NY
拥有地理学学位的Blissett在2022年受访时表示,在求学过程中他意识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浪漫划分其实是虚构的——甚至‘自然’本身也是被建构的概念”。“我的画不是风景,而是对‘风景画史’的绘画,”他说。2024年,他的作品在市场中备受关注,《Ship of Fools IV》(2022)在佳士得香港拍出88,717美元,创下个人拍卖纪录。

不止怀旧与浪漫:揭秘 “准田园” 绘画的颠覆式表达

Sholto Blissett,《Ship of Fools IV》,2022,图片:Courtesy of Christie’s Images, Ltd.
Blissett的下一场展览将于9月在纽约的Alexander Berggruen画廊举行。今年早些时候,在伦敦的Hannah Barry Gallery,他几乎将画作中所有与人类存在相关的痕迹都抹去,暗示着一种史前的历史,或者也许是遥远的未来。对许多探索准田园主题的艺术家来说,“后人类主义”(post-humanism)始终若隐若现。Webster则通过对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探讨自然与文明之间人为制造的张力。“用虚拟现实来构建我绘画中的风景不仅合情合理,这也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通过构建不真实的景观,我不仅在重新定义空间和物种的假设,也在玩转新的视觉感知方式,”她说,“我的绘画将风景从人的中心中解放出来——比如通过设定一个有两个太阳的世界——没有什么是既定的。虽然我们常将‘风景’和‘自然’这两个词交替使用,但它们是不同的,而这一区别正变得愈加清晰。”今年早些时候,豪瑟沃斯在萨默塞特的空间内举办了展览“An Uncommon Thread”,展出了英国画家Georg Wilson(生于1998年)的一些作品。Wilson同样运用田园语言,构想出一个没有人类的世界。她的作品描绘出繁盛而充满民间传说色彩的景观,里面充满神话生物。

不止怀旧与浪漫:揭秘 “准田园” 绘画的颠覆式表达

这些作品尤其回应了英国田园和风景画的历史。“这种类型在历史上是由拥有大片土地的上层阶级所推动,他们会委托画家描绘自家空旷的庄园,这些画作通常是供人从乡间别墅的窗前欣赏的。比如Gainsborough的《安德鲁斯夫妇》,”Wilson说,“在英国,描绘乡村的绘画历史本质上与财富挂钩,是一种对土地的迷恋性、策展式的凝视。”Wilson的画面试图重新注入一种神秘感,并提供对风景画历史的一种替代叙事,通过“重新引入野性,并拒绝该历史类型中某些陈词滥调”。然而,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乌托邦或自然的黄金时代。“我描绘的世界在现实中无法存在,”Wilson说,“因为它描绘的是一个未被人类贪婪和扩张所破坏的景观。它不是伊甸园,而是一个复杂、充满自然界中固有冲突与暴力的世界。”

不止怀旧与浪漫:揭秘 “准田园” 绘画的颠覆式表达

Georg Wilson,《The Oak Cycle》,2024,图片:Courtesy of the artist
在这些艺术家的笔下,田园成为幻想的载体——不是对过去的怀旧,而是对替代未来的想象。虽然Webster承认,我们所处的生态时刻“让所有自然图景都显得近乎幻想”,但她依然面向未来。“风景画通常专注于曾经的模样,因此错失了想象和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我的作品出发点是‘再野化’(rewilding)。我创作那些无法在现实中存在的场所作为替代物,”她说,“这些替代物更少侵略性,并为‘奇异性’保留空间,希望能转化为人们对真实自然的欣赏。通过让自然变得陌生,我们必须重新面对它。”

03

情色的田园

法国洛可可画家华托将田园场景中的绿意转化为充满泡沫感的诱惑世界,至今仍令观者着迷。他标志性的艺术发明是“雅宴体”(fête galante),描绘的是富家青年在林间公园的嬉游,其中充满“情爱游戏”。在他的画作《Pastoral Pleasure》(约1714–1716)中,我们可见这一优雅的情色氛围:一名手持牧羊杖的男子倚向一位并未回避其靠近的女子;而画面左后方,一位女子在秋千上,面前是一位绅士——秋千正是那个时代的情色象征之一。

不止怀旧与浪漫:揭秘 “准田园” 绘画的颠覆式表达

华托,《Pastoral Pleasure》,约1714-1716,图片:Collection Musée Condé, Chantilly
洛可可画风的田园作品描绘着穿着讲究的男女,在郁郁葱葱的乡间风景中浪漫而轻松地互动,柔和金光洒落其上。而今天,这种田园中的感官探索依然存在,不过画中人物的样貌已大不相同。加州艺术家J. Carino就借鉴了美国的田园传统,在他笔下那富丽堂皇的景观中,填满的是感官姿态鲜明的酷儿男性身体。Carino曾与Monya Rowe合作,目前正在Yossi Milo画廊举办名为“Carry It With You”的展览。他的创作常常直接再现艺术史中的田园画作,包括Grant Wood、Horace Pippin的作品。与华托一样,这些田园既源于现实也来自想象。“有些取材于现实中的聚会或‘邂逅’的自然场所,”他解释说,“有些则更像是我曾居住过的地方与记忆中景观的幻想融合。”

不止怀旧与浪漫:揭秘 “准田园” 绘画的颠覆式表达

J. Carino,《Eden》,2025,图片:Courtesy of the artist
不过,Carino强调,这些酷儿形象本身就对田园类型构成了颠覆。“画中总带着某种危险的意识。他们的乌托邦也很可能突然转化为某种更加阴森的氛围,”他说,“画中的人确实是在逃离某种现实。”

04

女性欲望的风景

在过去的田园画中,那些描绘乡间浪漫的画作往往出自城市艺术家之手,观众也多为都市居民,他们可以沉浸在逃避现实的幻想之中,而无需真正面对乡村生活的艰辛。如今,一些准田园艺术家则通过亲身经历给予田园更多真实与深度。“传统历史绘画的语言往往美化了在乡村工作的身体,”宾夕法尼亚州艺术家Samantha Joy Groff说。她的作品描绘乡村女性在自然环境中的迷人而怪诞的画面。“我延续了田园的地域绘画传统,但通过当下的紧迫感进行颠覆,尤其是从生活经验的视角出发。”

不止怀旧与浪漫:揭秘 “准田园” 绘画的颠覆式表达

Samantha Joy Groff,《Soul Purgation》,2023,图片:Courtesy of the artist
Groff出生于门诺教社群,如今仍居住并工作在该地区。她的画作表现出她社群中的女性在夜晚的树林中,身着毛皮、丝带等装束,从事某种神秘的仪式。这样的图像与传统田园中对女性的柔弱想象形成鲜明对比。Groff提到了Johann Baptist Hofner的作品《牧羊女》(1866)。画中少女赤脚抱着绵羊,衣裙整洁、光彩照人。“我关注的点是,画中少女的脚竟然不脏,连羊的脚也很干净,”Groff说,“而我想要反抗对女性田园经验的‘洁癖化表达’。”

不止怀旧与浪漫:揭秘 “准田园” 绘画的颠覆式表达

Samantha Joy Groff和朋友在宁静的田园时光中,图片:Courtesy of the artist
为了创作这些作品,Groff会在夜晚将模特安置在真实的风景中,仅用汽车大灯照明进行拍摄,并以此为绘画素材。“如果画中女孩跪在溪水中,那我们真的要冒着滑倒的风险去到长满青苔的石头上,”她说,“我们要忍受蚊虫叮咬,把毯子铺在扎人的干草上。这种亲身的体验会渗入画面的生命。”

不止怀旧与浪漫:揭秘 “准田园” 绘画的颠覆式表达

Samantha Joy Groff, 2024.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艺术家Vera Iliatova同样通过田园景象来描绘复杂的女性成长经验,作品呈现出记忆与未来交汇的心灵景观。在她的画中,少女们独自沉思地穿梭于绿意田野,时而背景中赫然耸立着苏联建筑,时而则是巨型花朵盛开。这些田园成为童年幻想、现实生活、过去与现在的交汇空间,也极富个人色彩。Iliatova出生于圣彼得堡,童年时曾因家庭移民而与母亲分离。“我曾梦想着与母亲团聚,搬去纽约,”她说,“但真正抵达后,我震惊于现实与书本、电影中世界的巨大反差。”在这些田园画面中,少女们彼此相伴,沉浸于各自的内心世界,如同电影般叠加的叙事层层铺展。这些田园是她融合俄国童年记忆与美国现实的场域。“我把这些景观视作‘模糊地带’(terrain vague),即既非城市又非乡村的空间。”

不止怀旧与浪漫:揭秘 “准田园” 绘画的颠覆式表达

Vera Iliatova,《无题》,2018,图片:Courtesy of the artist
Groff与Iliatova在某种意义上都受那些故乡女性的召唤所牵引——这些曾被文化简化误解的复杂女性形象,持续萦绕在她们心中。“2001年我第一次回俄罗斯,距苏联解体已有十年,那些年轻女性让我震撼,也让我着迷:她们往往比西方同龄人更有野心,却也更加脆弱,”Iliatova说。她记得那些精心打扮却略显过时的服装,记得成长过程中的疼痛。“我总梦见这些女孩——她们就是我画中游走于破碎景观中的女英雄。”在准田园的当代表达中,这些土地不再是牧羊女或精灵女神的理想之地,而成为复杂女性内心世界的出口与通道。

文章来源: artnet中文网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