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意设计网

当前位置:新创意设计网 > 正文

画里夏至,笔墨勾勒的诗意夏日与千年风雅

夏至不仅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被画家们用笔墨定格的诗意瞬间

当第一缕炽热的阳

毫无保留地倾洒大地

当悠长的白昼

将时光拉得格外漫长

夏至

这个充满生机

与热烈的节气

便悄然来临

在历史的长河中

夏至不仅仅是一个时间节点

更是被画家们

用笔墨定格的诗意瞬间

成为国画里一抹独特的风景

01

盛懋《山居纳凉图》

画里夏至,笔墨勾勒的诗意夏日与千年风雅

国画里的夏至,总离不开繁茂的草木。元代盛懋的《山居纳凉图》,堪称描绘夏至草木的经典之作。画面中,重峦叠嶂间,树木密密匝匝,七八种笔法交织,勾填点染,尽显树种繁多、草木葱茏的盛夏景致。那浓郁的绿色,仿佛是大自然在夏至时节奏响的生命赞歌,每一片叶子都在诉说着蓬勃的生命力。观者仿若能感受到山间那股清凉之气,被这盛夏的葱郁所包围,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

02

吴炳(传)《出水芙蓉图》

画里夏至,笔墨勾勒的诗意夏日与千年风雅


在众多国画中,夏至的荷花也是画家们钟爱的题材。南宋吴炳(传)的《出水芙蓉图》,以简洁而精妙的技法,让一朵盛开的荷花跃然纸上。粉红色的花瓣,用细墨线精心勾勒,再以粉彩层层渲染,色彩几乎掩盖了墨线,却又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花瓣的轻薄与娇艳。花瓣上独特的纹路勾勒,精准地呈现出其微微蜷曲的形态,荷叶与荷秆的处理则张弛有度,衬托出荷花的高洁清雅。这朵几乎占满画幅的荷花,在画家的笔下,成为夏至的象征,它不仅展现了荷花的美丽,更蕴含着古人对“出淤泥而不染”君子品格的追求,在炎炎夏日,为人们带来一丝纯净与宁静。

03

周臣 《山亭纳凉图》

画里夏至,笔墨勾勒的诗意夏日与千年风雅


明代周臣的《山亭纳凉图》,展现了一幅闲适惬意的夏日纳凉图。奇石屹立,芭蕉摇曳,一位高士在四面通风的亭中席地而坐,手持羽扇,身旁书卷相伴,目光望向亭外。观者仿佛能与画中人一同感受到那拂面的微风,体会到夏日里这份悠然自得的心境。画中虽无过多的色彩渲染,却通过简洁的线条和人物的姿态神情,生动地传达出古人在夏至时节享受自然、放松身心的生活态度,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


04

仇英《四季仕女图》

画里夏至,笔墨勾勒的诗意夏日与千年风雅


仇英笔下的《四季仕女图之夏图》,将夏至的闺阁生活铺陈得细腻如丝。庭院中,湖石旁斜倚着一架木香花,淡紫花瓣以“没骨法”晕染,枝叶用“双钩填色”,浓淡绿意间透出光影斑驳。三位仕女或执纨扇轻摇,或俯身逗弄金蟾,或与侍婢共拆新荷——她们的襦裙以朱砂、石绿、花青等矿物色层层罩染,裙摆处用“钉头鼠尾描”勾出褶皱,走动时似有香风拂过。最妙处是画面右侧的竹帘:细笔勾勒的竹丝间,隐约可见帘外荷塘初绽,一只红蜻蜓掠过水面,与仕女鬓边的珠翠相映成趣。仇英以宋画的工致笔触,将夏至的“闲”写进细节:案头的冰鉴里镇着梅子汤,侍女手中的团扇绘着寒江独钓,连阶前的石凳都覆着凉席——这是明代文人对“浮瓜沉李,湘帘竹簟”夏日生活的精致想象。


05

马麟《静听松风图》

画里夏至,笔墨勾勒的诗意夏日与千年风雅


明代周臣的《山亭纳凉图》,展现了一幅闲适惬意的夏日纳凉图。奇石屹立,芭蕉摇曳,一位高士在四面通风的亭中席地而坐,手持羽扇,身旁书卷相伴,目光望向亭外。观者仿佛能与画中人一同感受到那拂面的微风,体会到夏日里这份悠然自得的心境。画中虽无过多的色彩渲染,却通过简洁的线条和人物的姿态神情,生动地传达出古人在夏至时节享受自然、放松身心的生活态度,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


06

郎世宁《弘历观荷抚琴图》

画里夏至,笔墨勾勒的诗意夏日与千年风雅

郎世宁将西画的光影与中式的意境熔铸于《弘历观荷抚琴图》。画面中央,乾隆帝着汉装坐于临湖水榭,紫檀琴桌上摆着“九霄环佩”琴,手指按弦处,琴弦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湖面上,重瓣荷花以西洋透视法描绘,花瓣的粉白从花心向边缘渐淡,叶面上的露珠用高光点染,仿佛下一秒就会滚落。最画中乾隆微闭双眼,琴音与荷香仿佛穿透纸面——这位意大利画家以油彩的质感写夏,却让“琴棋书画”的文人雅趣与“接天莲叶”的东方诗境完美交融,成就了清宫中别样的夏至风雅。

07

蔡襄《暑热帖》

画里夏至,笔墨勾勒的诗意夏日与千年风雅


蔡襄的《暑热帖》则以楷书的端谨诉尽文人雅趣:“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 字字端庄却暗藏巧思——“暑”字的“日”部写得扁阔,似烈日当空,“热”字四点底以连笔写成,如流火蒸腾,末行“保重”二字突然加重墨色,仿佛友人隔纸相嘱。而马愈的《暑气帖》更见率真:“暑气薰人,殊难为怀,思得佳茗一啜,庶解烦渴。” 行草间偶有飞白,似茶烟袅袅,末句“佳茗”二字写得格外舒展,让人隔着纸都能感受到对一碗清茶的渴望——古人以笔墨为茶,在尺牍中饮下满纸清凉。


08

杨凝式《夏热帖》

画里夏至,笔墨勾勒的诗意夏日与千年风雅


杨凝式的《夏热帖》以狂草写尽酷暑难耐:“夏热体气,不适少得,空凉处眠,即得佳。” 笔势忽急忽缓,“热”字末笔拖出长锋,墨色枯涩如烈日灼沙,“凉”字则以润笔疾书,仿佛骤遇清风。这位五代书家以“破墨”之法,将生理上的燥热与心理上的盼凉,化作线条的虚实变幻,难怪董其昌评其“如琼林玉树,交映成辉”。

09

更多作品

画里夏至,笔墨勾勒的诗意夏日与千年风雅

明代 文徵明 《绿荫草堂图》局部

画里夏至,笔墨勾勒的诗意夏日与千年风雅

于非闇 荷花

画里夏至,笔墨勾勒的诗意夏日与千年风雅

明代 文徵明 《消夏小景图》局部

画里夏至,笔墨勾勒的诗意夏日与千年风雅

清代 石涛  《浦上生绿烟 》

画里夏至,笔墨勾勒的诗意夏日与千年风雅

明代 沈周 《蕉荫琴思图》局部

画里夏至,笔墨勾勒的诗意夏日与千年风雅

清 八大山人 《黄雀图》 草书合璧

画里夏至,笔墨勾勒的诗意夏日与千年风雅

宋代 佚名 《柳塘寻句图》局部

画里夏至,笔墨勾勒的诗意夏日与千年风雅

谢稚柳 翠荷小鸟图

画里夏至,笔墨勾勒的诗意夏日与千年风雅

唐云 荷花游鱼图

画里夏至,笔墨勾勒的诗意夏日与千年风雅

娄师白 荷

画里夏至,笔墨勾勒的诗意夏日与千年风雅

李苦禅 荷花

画里夏至,笔墨勾勒的诗意夏日与千年风雅

陈佩秋 红荷泼彩

文章来源: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