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灯
宫灯又称宫廷花灯,是中国彩灯中富有特色的汉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宫灯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历史,已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并且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直到今天,一些豪华殿堂和住宅里仍能发现宫灯造型装饰。

宫灯由来
宫灯始于东汉,盛于隋唐。
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统一天下,为庆贺这一功业,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各呈艳姿,“宫灯”之名由此而生。
隋炀帝大业元年正月十五,在洛阳陈设百戏,遍布宫灯,全城张灯结彩,半月不息。
隋唐之后元宵节,家家宝灯高挂,处处明灯璀璨、盏盏争奇斗艳。这种风俗传至全国和波及海外,宫灯制作技术也由宫廷传入民间。

宫灯造型
宫灯是皇宫中用的灯,主要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并绘以各种图案。它以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
由于长期为宫廷所用,除了照明以外,还要配上精细复杂的装饰,以显示帝王的富贵和奢华。
正统的宫灯造型为八角形、六角形和四角形的,各面画屏图案内容多为龙凤呈祥、福寿延年、吉祥如意等。

主要类型
六方宫灯/八方宫灯:最常见、最经典的样式,呈六角或八角形。
花篮灯:形似花篮,造型优美。
四方灯/球形灯:其他几何形状的变体。
走马灯:一种特殊的宫灯,利用热气流驱动灯内画面旋转。严格来说,走马灯是宫灯的一种形式或应用了宫灯装饰技艺。
落地灯/挂灯/桌灯:根据放置方式区分。

传承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灯火代表着温暖和希望。
宫灯由皇家传入民间,由正统的八角、六角和四角宫灯,演化出更多形态,有球灯、葫芦灯、鱼灯等等。
它既是风俗习惯,也是一种文化姿态,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