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hammed Kazem的新数字艺术作品《Directions (Merging)》,由瑞士银行Julius Baer委约创作,将于2025年Art Dubai首度亮相。图片:Cedric Ribeiro/Getty Images for Art Dubai
25年后的艺术世界会是什么样子?这是上周在伦敦举办的Art Market 2050大会试图探讨的问题,艺术与科技专家、收藏家以及市场观察者们齐聚一堂,分享他们的观点。以下是三大要点:
1、每个人都必须掌握(并回应)
数据、人工智能和算法
在这场于上周五在伦敦皇家内科医师学院(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举行、距伦敦弗里兹艺博会仅几步之遥的活动上,关于未来的讨论几乎离不开数据、人工智能和算法。它们将如何影响艺术行业?“从根本上说,艺术市场关乎讲故事——一种非常人性的行为。”主旨演讲者、Artnet临时CEO Andrew Wolff表示。他指出,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用于打造更能讲好故事的产品,并让艺术市场对所有参与者运作得更好。Wolff也是Beowolff Capital的创始人兼CEO(该公司最近收购了Artnet与Artsy的控股权)。他表示,艺术市场中大量的历史行为数据可以用于向客户提供艺术品推荐、估值等服务。此外,人工智能还能减少画廊在行政工作上的耗时,从而让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在作品呈现与销售上。“我们希望帮助藏家听到他们想听的故事,帮助画廊主讲好这些故事,并通过这样做,让合适的买家与卖家建立联系,从而推动市场增长。”他补充说。

Andrew Wolff(Beowolff Capital创始人兼CEO、Artnet临时CEO)与Brunswick Arts的Julia Peyton-Jones在伦敦Art Market 2050大会上对谈。图片致谢:Art Market Minds
随着算法不断变化、企业从更多样化的来源收集数据,所有人都必须重新思考自己如何获取与分发信息——这是由我主持的The Asia Pivot讨论环节上,来自香港的藏家兼科技行业资深人士刘家明(Alan Lau)所提出的观点。“算法如今完全不同了。”刘家明说。他举例提到,Tripadvisor等内容平台的流量正在下降,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直接依赖人工智能工具来寻找信息。他指出,为人工智能搜索进行的“生成式引擎优化”(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将会成为艺术行业不可或缺的一环。一些讲者则呼吁:必须紧急重新审视关于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的法律框架。
2、合作是关键
尽管会上有大量关于科技的讨论,但“合作”却是最被反复强调的话题——即便艺术行业中并不总能看到真正的合作。专注于蓝筹艺术家版画交易的平台MyArtBroker的董事总经理Charlotte Stewart表示:“合作在艺术市场里是真正的问题。”对她来说,建立合作关系意味着“找到一个人与机构,其使命真正与你高度契合”。

左起:藏家刘家明、日本ACK(Art Collaboration Kyoto)总监山下有加子、印度Vadehra Art Gallery联合总监Roshini Vadehra,以及本文作者Vivienne Chow
在The Asia Pivot讨论环节中,Art Collaboration Kyoto总监山下有加子(Yukako Yamashita)探讨了合作的重要性。她运营的这个艺博会将在下个月迎来第五届,采用的模式是让日本与国际画廊共用展位,以促进本地与全球艺术生态之间的深入对话。ACK最近还与泰国新成立的非营利机构Bangkok Kunsthalle合作,在曼谷推出驻地/奖助项目。通过这类国际性的跨文化合作来进入新市场,将会是艺术贸易持续增长的关键。来自新德里的画廊经营者Roshini Vadehra也指出:印度市场近年来的强势表现,正是由一代正在数字平台上活跃的新藏家所推动的。此外,明年即将举行的巴塞尔艺术展卡塔尔展会(Art Basel Qatar)和弗里兹阿布扎比(Frieze Abu Dhabi),都是未来艺术世界试图推动更紧密连结与更多元构成的重要尝试。
3、更多藏家将拥抱数字艺术与沉浸式艺术
一些讲者认为,传统藏家未来将越来越多地参与数字与体验式艺术,因此艺术家与展览策划者都需要采用新的策略来触达他们。来自布鲁克林的艺术家BREAKFAST(本名Andrew Zolty)是Breakfast Studio的创始人,其大型装置与互动雕塑曾在全球展出。其指出,数字艺术并不仅仅是“基于屏幕的体验”。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呈现,“实际上是让你重新回到现实世界中去。”他认为,在未来几年里,数字艺术的定义与呈现方式都将变得更为宽广。Lian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区块链专家、藏家Fiorenzo Manganiello表示,他成长在一个媒体高度发达的环境中,从小玩《宝可梦》和其他电子游戏,因此一直在寻找新的体验。对年轻一代的藏家来说,画廊只发PDF介绍作品已远远不够。“现在已经不再是关于实物或稀缺性了,”Manganiello说,“技术所传递的内在价值与情感,那种能够跨越世代的感受,才是关键。”
文章来源: artne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