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意设计网

当前位置:新创意设计网 > 正文

村民笔下的黑明:从 “古怪陌生人” 到贴心人,影像留住陕北村庄的沧桑与希望

他说,希望自己的作品像一座桥梁,桥两侧,是不同人、不同时代。

黑明,一个特立独行的摄影师!他采访拍摄过100个知青、100个右派、100个僧人、100个老兵、100个学生、100个藏民、100个农民、100个边民、100个移民、100个天安门前的影像对比等系列专题作品,出版了30余种摄影集、随笔、访谈和田野调查等专著。多年来,他四处奔走,不知疲倦地寻访、记录、拍摄,讲述不同群体的故事和生活状态。在他的邀请下,一位位具体的人走进了我们的视野,真实的历史记忆得以重现,生命本身的尊贵得以被看见。他也曾留驻在陕北一个偏远贫困的小村庄,在那里度过无数日日夜夜。用三十年的追踪拍摄,记录下它的发展和变迁,并见证命运的天平如何在那些“世界上最为淳朴和厚道的人”身上发生倾斜。他说,不管前路如何,只要手里的相机在,灵魂就不会走偏。

他说,希望自己的作品像一座桥梁,桥两侧,是不同人、不同时代。

村民笔下的黑明:从 “古怪陌生人” 到贴心人,影像留住陕北村庄的沧桑与希望

黑明在新窑子 1996年

我们早就不把黑明当坏人了

十几年前的一天晌午,我们村来了个陌生人。他穿着兜兜很多的卖菜褂褂,背着像炸药包一样的包包,扛着像枪一样的架架。他个子不高,头发很长,戴个黑片片眼镜不停地四处乱看。

只要碰上人,他就问这问那,有时趁人不注意,咔嚓一声就把人家给照走了。他照各种各样的相,动作很古怪,村里人不晓得他是个什么人,也不晓得他照相有什么用,一看见他照,心里就发毛,都躲着不让照。

有一天,听村里人在背后吵吵,说他是香港派来的特务,村党支部派民兵正在暗地里跟踪。还有人说,他叫黑明,是北京来的照相记者。当时我也不知谁说得对,第二天,村里人说他跑了,都说没看见他什么时候跑的。

没过多长时间,黑明又来了,还是那个模样。这次来不光给人照相,还给牲灵照,还录人和牲灵的声音。被他照过相和录过音的人,心里都很害怕,特别是80多岁的王殿兰老汉,还光着身子从被窝里钻出来让他给照过。

他走后,王家人担心会不会出什么事,王老汉也很后悔,生怕黑明把光身子相片儿带来给他儿媳妇看。

黑明来过几回以后,没人发现他干过啥坏事,村里人慢慢开始对他好了,胆子大的也不防他照相了,后来还有人专门让他给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照。过年的时候,村里人还争着抢着叫黑明给他们照全家像,大家都晓得他照相不要钱,也不会不给照。

村民笔下的黑明:从 “古怪陌生人” 到贴心人,影像留住陕北村庄的沧桑与希望

刘金虎一家的合影

村民笔下的黑明:从 “古怪陌生人” 到贴心人,影像留住陕北村庄的沧桑与希望

王翠莲要照张遗像

黑明每次来都拿很厚一沓子相片儿,跟发救济粮一样挨家挨户送。现在村里每户人家的墙上都贴着他照的像,他照的相跟照相馆照的不一样,相片儿上的人跟活的一样,好像都会动弹。

可惜他照的都是黑白像,我们都喜欢彩像,我想他可能没学会照彩像,所以从来没好意思问他为啥不给我们照彩像。

记得黑明很早以前就想照一张全村人的像,有一次他一户一户地叫人,让到大场上照集体像。有人害怕不敢去,有人担心以后会按相片儿上的人一个一个地逮捕,最后去的人不多,大相没照成,当时他好像很难受。

过了几年,我们村刘金虎过世办大事,黑明正好在村里。那时我在学校替生娃娃的老师教书,把全校学生都引到刘金虎家吃八碗。那天全村人都去了,黑明把所有人集合起来照了一张大相。

照的时候大人小孩都让黑明逗得老高兴,连孝子都憋不住笑了,把个白事过成了喜事。黑明跟村里人熟了,大相也照成了,他还喝了很多酒,还给刘金虎上了礼钱,跟人家舅舅上的一样多。

村民笔下的黑明:从 “古怪陌生人” 到贴心人,影像留住陕北村庄的沧桑与希望

刘胜利为父亲送葬

村民笔下的黑明:从 “古怪陌生人” 到贴心人,影像留住陕北村庄的沧桑与希望

刘金虎埋了,全村都来他家吃午饭

村民笔下的黑明:从 “古怪陌生人” 到贴心人,影像留住陕北村庄的沧桑与希望

新窑子村民合影

黑明还资助村里的房婵婵念书,给她买书、买衣裳,每学期都给不少钱。他还给贫困户老宋家、胜利家、二毛家寄过好几次衣裳;还给村里人放过好几场电影;还引来电视台的人采访,我们村在电视上和报纸上出来以后,不少外地人都给村里人捐钱、捐衣裳。

原来,黑明在新窑子很多人心里是个谜,因为他的真实身份谁都说不清,就连我也猜疑过黑明是不是坏人,是不是特务。他每次到我家里和学校照相,眼光总是跟正常人不一样,有时鬼鬼祟祟,有时还神神叨叨,让人很害怕。

1998年的一天,我在中央台的新闻里看见黑明在电视上领奖,从那时起,我再也没有怀疑过他是坏人。

现在,我们早就不把黑明当坏人了,村里人都把他当成自家人,对他很热情。只要他来,大人小孩跟一群,不少人家都请他吃饭。谁家有什么难事都给他说,他真是没少给村里人帮忙。

村民笔下的黑明:从 “古怪陌生人” 到贴心人,影像留住陕北村庄的沧桑与希望

新窑子全景

村民笔下的黑明:从 “古怪陌生人” 到贴心人,影像留住陕北村庄的沧桑与希望

1903年,白新富打的第一孔窑洞,被称为“神仙洞”

我不记得黑明来过新窑子多少次了,反正他每年都来好几回,一住就是好多天。村里人的拖拉机、农用车,常去城里的火车站和飞机场接他送他。

夜里,他总是钻进一个红布袋子,睡在学校教室的桌子上。白天他要是不去庄户家吃饭,顿顿就吃方便面。十几年了,他来来回回都这样。

过年的那天,黑明打电话说,他要出一本书,编辑让他在新窑子找个人,写一篇他和新窑子的文章。我说我写不成文章,他说你高中毕业写不成,村里就没人能写成了。

我说那我试一试。今晚老汉打麻将去了,小孩也睡了,我拿起小孩的油笔和作业本,开始写黑明在新窑子的事,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想起啥写啥,不敢算文章。

2007年2月22日于新窑子

房志珍,新窑子村民
1983年毕业于延安四中高中部文科班

著名摄影家黑明,将镜头对准一个个勤劳朴实,努力改变命运的普通农民,以及他们天真可爱的下一代。

在极具震撼的人物肖像照片的旁边,黑明看似平铺直叙,实则娓娓道来地记叙了这些人真实的生存状况和祖祖辈辈的梦想,读来深深地被他们的质朴所感动,被他们为美好愿望顽强拼搏的精神所鼓舞。

尤为宝贵的是,在书中的第五章,黑明于2025年拍摄的“新肖像档案”,与二三十年前拍摄的新窑子老照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些照片不仅见证了新窑子三十年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新窑子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沧桑巨变,更让人看到中国农村正在经历几千年来最深刻的变革。

村民笔下的黑明:从 “古怪陌生人” 到贴心人,影像留住陕北村庄的沧桑与希望

村民笔下的黑明:从 “古怪陌生人” 到贴心人,影像留住陕北村庄的沧桑与希望

村民笔下的黑明:从 “古怪陌生人” 到贴心人,影像留住陕北村庄的沧桑与希望

村民笔下的黑明:从 “古怪陌生人” 到贴心人,影像留住陕北村庄的沧桑与希望

村民笔下的黑明:从 “古怪陌生人” 到贴心人,影像留住陕北村庄的沧桑与希望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