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意设计网

当前位置:新创意设计网 > 正文

专访谢柯:“斜杠” 艺术家背后,是山城人的韧性和质朴

东方卫视一档家装改造栏目《梦想改造家》,是设计师谢柯被大众所熟知的开始

东方卫视一档家装改造栏目《梦想改造家》,是设计师谢柯被大众所熟知的开始。2015 年,他收到了来自家乡重庆的一个改造项目邀请,通竹板墙解决了位于 “山地之家” 的采光问题,让城中村的老房子摇身一变成为五代同堂的当代新居。

对于谢柯的设计风格,有将其描述为 “日式侘寂”,或是 “中式无为”,更有甚者指出其作品中有西方现代极简风的影子。但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谢柯既非科班出身,也未曾到过海外求学,对空间设计的探索,源于其二十多年来始终在工地一线忙碌中累计起的经验与感悟。

图片

图片来源:尚壹扬设计工作室

2008 年,谢柯在重庆成立尚壹扬设计工作室。从帮朋友装修家,到如今打造 “既下山”、“夕上” 等多个著名酒店项目,谢柯始终把居住者的需求置于首位,将每一个空间当做 “家” 来用心对待。

图片

古朴自然

是生活态度的还原

质朴的白墙、保留原色的木材,谢柯打造的空间总能给人静谧平和的舒适感,因而外界常常用 “古朴自然” 来描述他的设计风格。

图片来源:尚壹扬设计工作室

聊起风格的形成时,谢柯觉得这也是其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在入行初期,他几乎每天都会到工地与师傅沟通。想要达到理想中的效果,没有任何捷径,只能针对每一个出现的琐碎问题,不断思考所用的材料、呈现的细节等等。凡事亲力亲为的 “朴素”,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中,慢慢形成了个人习惯。谢柯始终乐在其中,“我现在还是很愿意参与,那些在很多人看来不太重要且琐碎的事情,因为我认为那就是生活的本质。”

图片

图片来源:Signyan Design

不过,这种不随波逐流、对生活抱有真诚朴实的态度,也曾经受到过挑战。当越来越多商业客户找到谢柯做设计,部分地产商甚至建议他直接参考一些时下流行的新趋势。谢柯坦言心中确实有过动摇,但沉下心来仔细琢磨后发现,所谓的 “新潮” 之下,技术难度欠缺且内核空洞。

图片

图片来源:尚壹扬设计工作室

随着时间的沉淀,以及自己对行业的理解加深,谢柯愈发坚信对自己输出的内容感到愉悦,才是设计师应该有的状态。后来他更倾向于接一些相对较小的项目,以此找到商业化与个人坚持之间平衡点。

“这个过程其实是在寻找你内心真正想要什么。对我来说,有些项目哪怕花长时间,几乎不挣钱或是赔钱,至少自己是快乐的。如今有太多的新项目,你只能看到物理意义上的 ‘规划’,而看不到 ‘人’ 的需求。”

图片

图片来源:尚壹扬设计工作室

在重庆,谢柯曾为朋友改造的一间小店 “燕喜家味·HOPS CRAFT”,其名字来源于店主小时候的家,即老重庆市中区已经消失 “燕喜洞”,店里主要卖袁妈妈包的 “袁家香粽” 和其他酒水小食。在观音桥塔坪附近,嵌在斑驳城墙中 “燕喜家味” 像极了旧时光里的老铺子,门口两个油纸灯笼与方正的木门框呼应,内部空间仅有 30 平,开放式厨房与仅有十几个位置组成的吧台相连。落座后,烹饪的烟火气混着客人热闹的欢声笑语,让人仿佛来到了某位熟悉的朋友家用餐。

燕子回家,喜事自来 ,一家承载着记忆与温度的小店,被谢柯视为重庆的 “得意之作”。尽管这里不乏树冠咖啡、既下山酒店等代表作,但提起如日式深夜食堂一般存在的 “燕喜家味”,他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图片

藏于空间细节中的 “在地性”

谢柯说起故乡重庆时,也会提到热辣的火锅、蜿蜒的马路、嗓门很大的出租车司机等生动的场景,但他认为每一个城市都具有多面性,很难用特定的词汇加以概括,而是需要用心感受建筑所在的自然环境、建筑与人之间的联结。

当年收到重庆既下山酒店邀请时,谢柯站在项目所在的老建上眺望,前方是望湖广会馆、洪崖洞、渝中半岛等重庆地标建筑,近处有东水门大桥横跨于长江之上,屋后则是充满生活气息的龙门浩老街。江边还有三棵老黄葛树,与当地人攀谈得知,其树龄几乎在九十年以上。它们陪伴一代代人成长,是见证了重庆历史变迁真正意义上的 “市树”。

图片

图片来源:尚壹扬设计工作室

“这些树像极了重庆人的性格,那种从山城的石缝中生长出来的坚毅,” 谢柯说道,他把此地描述为 “所有都具备”,一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紧紧融合在一起,又在眼前长江的浪潮下不断抵达更远的未来,因此对于该项目的改造思路,他只用了一个词:顺势而为。

既下山 重庆由三栋建筑组成,其中两栋为民国时期的区级文保建筑旧址,另一栋龙门浩 9 号楼依循旧图纸,用旧砖瓦修建成三栋建筑,极大地保留了原有风貌。灰白石板路与灰褐色的砖墙唤起到访者对城市悠久的记忆,古旧质感但不乏现代感的家具摆件,让古今之感结合悄然融于细节中。

在谢柯看来,一座建筑空间承载的城市特性,无法通过社交媒体上的图片或视频来感知,空间的质感、空气中的味道,必须入住者亲身体验才能感知其中细节的微妙变化。他又以既下山梅里为例,团队为特别定制了客房门,其厚度是普通门的两倍,来还原藏地寺庙和传统建筑的厚重感。此外,受到梅里地区雾浓顶村居民家的启发,他建议遵循当地人的习惯,在公共区域完全采用自然光。“在充满自然神性的地方,人应该把自己的姿态放到最低,” 他说道。

图片

图片来源:尚壹扬设计工作室

对在地性的表现,说到底是在思考如何将所在城市的人文与自然特点,转化成可以人们可以感知的空间语言,由内部器物、结构到建筑整体共同叠加构成的综合性感受。比起高度同质化、模式化的现代建筑项目,谢柯反而偏爱改造,他愿意花时间了解老建筑的 “前世今生”、与当地人交流,试图从探寻一座建筑的历史脉络中获得启发。

图片

在多元 “跨界” 中

找回生活的本真

关于身份,“斜杠” 艺术家似乎是对谢柯更准确的概括。“跨界” 的种子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开始悄然萌芽,他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因帮助朋友装修房子,常常和施工队在一起,逐渐积累了对空间、材料和工艺的认知。

在当时互联网尚不发达的年代,谢柯大多时候通过看画册来自学。所以不同于许多在国外深造的建筑师,他的风格和技巧更像一种由内而外的自然生长,三分源于自己的思考和摸索,七分是数年亲身实践中感悟的结晶。

图片

图片来源:Signyan Design

2016 年底,谢柯在金山意库园区开出了第一家家居买手店 “壹集”。他把这家店的诞生称为 “一个巧合”,其前身是一间仓库,用于堆放许多项目累计剩下的家具饰品。随着东西的增加,仓库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期间到此拜访的朋友纷纷给到了积极的反馈,他于是将其改造成一家店。

“整个团队里没有一个人做过销售性质的工作,也不是带着对某种商业模式的探索。我觉得开一家店,更多是出于爱好相关、和你待人接物的方式有关,” 谢柯庆幸重庆相对一线城市较低的房租,以及愿意耐心了解和接纳新事物的当地人,给了 “壹集” 慢慢成长的时间。2020 年在杭州开业的新店,已成为一个集合了家具家居买手店、艺术展览、咖啡、餐酒、植物商店等为一体的复合式生活美学空间。

图片

图片来源:尚壹扬设计工作室

谢柯另一项为人们熟知的 “跨界”,是从 2018 年开始筹备的餐厅,第一家 “屋顶顶格外小馆” 就开在重庆 “壹集” 的楼上。目前谢柯已在重庆拥有三家格外小馆,其中 2020 年新开的 gaagaa 餐厅同样在金山意库园区内。绿植环绕的环境下,店内依然使用谢柯最常用的原木家具、质朴陶艺器物等元素。这家店名源自 “肉” 在四川话中被称为 “嘎嘎” 的音译,据说每一道料理都来源于谢柯和各位主厨的创意碰撞。

图片

图片来源:尚壹扬设计工作室

“我觉得会做菜的人是真正的艺术家,” 谢柯这样总结开餐厅的缘由,“我有很多艺术家朋友做饭也很好吃,艺术创作需要真挚的状态和情感,也源自生活,这和做菜在某种意义上是相通的。”

对于如何理解这种相通,他进一步解释道:“从买菜刀准备食材开始,整个过程需要做饭的人清晰把控一系列食材用量和配比,也考验着将刀、锅、碗等器物与食材之间进行协同工作。最后是对口味的不断调整和打磨,以及对于家人情感的融入。我一直觉得做饭是一种回归本真的状态,像孩童时期一样把自己置于食物和生活之下细致观察。”

图片

图片来源:尚壹扬设计工作室

其实改造空间、开家具店和餐厅,对谢柯而言都是探寻生活本源的一种方式,又或者说是对快速发展的科技社会的一种对抗。“一切都太快了,太多新产品的涌现已经让我们失去耐心。在老一辈成长的年代,你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富足和对生活的讲究。”

至于未来是否还会涉猎其他领域,谢柯说首先是要自己感到轻松愉悦,“我认为一切的尝试,都是希望能摒弃浮躁,在表面之下去感受生活的本质,把被时代变化所遗忘的东西,一点点静下心去感受,然后找回来。”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