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拉设计园区始于一场大火后的损毁。
在此之后,随着维特拉博物馆的建立,它从单一的工厂变成了建筑、家具与室内设计的综合展览空间,四十年间,博物馆邀请了包含众多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在内的多名建筑师为园区设计小型建筑,争奇斗艳,群英荟萃。
本文将带领你纵览维特拉设计园区内的经典建筑,包括专为园区设计的功能性建筑,以及在园区内重建的建筑范例。
01
建造
维特拉企业于1950年创立,是一家现主要以设计和生产家具为主的家族企业。
1981年,在火灾导致维特拉工厂的大部分生产设施被摧毁之后,其委托英国建筑师尼古拉斯·格里姆肖设计新的工厂大楼,为公司房屋制定总体规划。工厂随即被改造成了建筑和家具的展览馆,1989年,首席执行官Rolf Fehlbaum创建了维特拉博物馆。
博物馆主要关注于家具和室内设计,且在随后的三十年里不断邀请包括扎哈·哈迪德、安藤忠雄等世界著名设计师为园区设计小型建筑。
Vitra设计博物馆
弗朗克·盖里
1989
该建筑将博物馆创始人的私人博物馆,生产车间、以及工厂门楼全部囊括在内。建筑师将建筑材料限制在白色石膏和钛锌合金,以达到简练和抽象的效果。用建筑师本人的话来说,“我喜欢画草图时自己能做到的那种塑形。但以往我从未能够把它做在建筑中。我建成的第一座这种建筑就是在德国的维特拉。”
会议厅
安藤忠雄
1993
会议厅是安藤忠雄第一个在日本以外进行的设计,其基本沿用了安藤忠雄惯用的清水混凝土表皮。此外,他还将东方设计哲学融入西方建筑中,诸如下沉式的庭院、隐藏式的地下室采光、以及日式榻榻米。
消防站
扎哈·哈迪德
1993
作为扎哈的开山作,维特拉消防站体现出了她对于极简美学和概念化设计的追求。墙面和屋顶为裸露的现浇混凝土,且建筑不含屋面覆盖层及其边饰。使光线简洁明了,是一座雕塑化的建筑。
VitraHaus
赫尔佐格&德梅隆
2010
维特拉豪斯延续了赫佐格和德梅隆作品中惯用的主题和手法:房屋原型和堆叠的体量。该建筑的用途为展示家居系列,因此尤其适合以房屋原型作为设计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房子的外观看起来摆放无序,但它们其实是由周边视野的角度决定的。
02
迁徙
伞之家
筱园一男
1961
2022年迁至园区
伞之家是筱园一男第一样式时期设计的作品。其结合了日本传统民居和寺庙建筑的构造,并将其与立面的水泥纤维板、屋顶的金属板等现代的结构进行组合。
伞之家由于东京某道路建设项目被拆除。出于保护该建筑的目的,维特拉设计园区对它进行收购。并将建筑的所有组件拆分后在园区重建。
穹顶
巴克敏斯特·富勒与Thomas C. Howard
1975
2000年重建于园区
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历的影响,设计师打造了一个改进的网格穹顶系统,建筑通过插件系统连接,有助于其快速组装和拆卸,便于作为军队、伤员或难民的住所。
2000年,首席执行官Rolf Fehlbaum拍卖得此建筑,并于同年在维特拉设计园区重建。
加油站系列
让·普鲁维和Henri
1953
2003年重建于园区
园区内的加油站是建筑师设计的这一系列仅存于世的三个加油站之一。建筑由铝构建和镂空薄板构成,承重结构与非承重结构用颜色进行了区分。
结语
维特拉设计园区不仅单纯是建筑的展示和堆叠,它给了包括扎哈·哈迪德和弗兰克·盖里在内等建筑师充分发挥自己设计倾向的场地。建筑师们能通过较小的体量获得较为极端和纯粹的美学表达。
正是因为这样表达的自由性和纯粹性,维特拉设计园区成为了超越博物馆和设计园区的所在。不同的建筑有着不同的设计时间和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园区成为了跨越时间的所在。
在这里,建筑不只是建筑和容器,它还是一群雕塑,一种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