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意设计网

当前位置:新创意设计网 > 正文

朱炳仁舞铜上海滩,一个展惊艳七千年

这就是在上海梅龙镇广场举办的“中华正脉”朱炳仁非遗铜雕艺术展。

 

中国艺术史上首次出现一位艺术家,用作品演绎中华文明史,舞铜上海滩,惊艳七千年。这就是在上海梅龙镇广场举办的“中华正脉”朱炳仁非遗铜雕艺术展。

“中华正脉”朱炳仁非遗铜雕艺术展现场

在这里,你能看到朱炳仁的历史观、艺术造诣和高超的技法。微缩建筑、熔铜艺术、铜雕壁画、空间艺术、生活用器……横跨40年的创作,全面展示了朱炳仁纯粹又丰富的艺术生涯。近100件恢弘巨制,用各自独特的视觉演绎着中华文明的每一个高光时刻。漫步其中,如同跨越中华文明7000年的岁月,领悟中华民族深深不息的奥秘。

“除了博物馆陈列橱窗中的文物,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谈到展览时介绍,“大家常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作为一名打铜匠,我想,铜是面非常好的'镜子'。”

朱炳仁作品《盛世宝鼎系列》

在历史的星空中,铜之“光”,照耀中国数千年之久。从河姆渡到夏商周,持续到元明清,直至新时代,或隐、或现,铜作为“信仰”,照亮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寻。

此次展览,以朝代为序,用铜--这一被人类最早使用,又极具艺术表现力的金属为“剖面”,采用多元化的创新手法,诠释中华历史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为我们展示中华文明的恢弘成就,同时带来对当今社会和文化的思考。

朱炳仁作品《稻可道,非常稻》

说到朱炳仁,今年79岁的他,自小随父打铜习字,是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但他对于铜来说,不仅是传统的继承者,更是勇敢的革新者。在为雷峰塔“披”上彩色铜雕外衣后,2006年,在常州天宁宝塔的一次祝融之灾中,他创立了熔铜艺术。

从此,中国五千年的铜文化,跳脱出合范成形的传统,进入到脱胎换骨的自由熔解。有人说,他的艺术蜕变,是中国铜艺术史上雄浑、绮丽、壮美的一页史诗。更有评论家认为,中国的铜文化,从“青铜时代”迈入了“朱炳仁铜时代”。

朱炳仁作品《秦俑系列》

在现场,“中华正脉”策展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朱军岷亲领大家参观,详细解读每一件展品的构造、历史掌故与背景。

“我们从哪里来?本应由科学家回答的问题,今天由艺术家来完成”。一个个金色的簸箕,一下子让我们走进了7000年前的最初家园,仿佛听到了河姆渡先人的“劳动号子”。以良渚玉琮制成的铜柱“拔地而起”,朱军岷说,“良渚为信仰而生,象征天圆地方,而背后一根根支撑的光柱,正是揭示'文明需要呵护与支撑'的历史理念。” 

朱炳仁作品《支撑文明的力量》

还有《三星堆系列青铜树》,一条神龙、九只禽鸟,演绎着东方扶桑,印证着《山海经》的辉煌。《兰亭序》则用铜字书法与竹子的巧妙融合,呈现了魏晋“竹林七贤”的萧疏与气节。而《龙印与桨--运河之典》,据朱军岷介绍,正是不久前,朱炳仁向首都博物馆捐赠大运河重要物证的纪念之作。

朱炳仁作品《三星堆系列》

朱炳仁作品《竹林风骨系列》

朱炳仁作品《龙印与桨——运河之典》

朱炳仁作品《龙印与桨——运河之典》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只此一卷,只此青绿”的《千里江山图》铜壁画也“静卧”其中,或平面、或立体,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穿越感。在杭州“重现天日”的德寿宫和“海上第一名园”上海张园内,这曲宋韵铜风的“锦绣河山”的也陈列其内,成为打卡的“网红”景观。 

朱炳仁作品《千里江山图》

 借老子《道德经》首句之义的《稻可道,非常稻》,敦煌莫高窟踏云而来的“九色鹿”,以故宫馆藏唐代《五牛图》为灵感《五牛积福》,为建党100周年献礼的《旌旗如山气如云》……作品目不暇接,演绎了“一场从历史到艺术、从山水到人文、从器物到精神,浩荡辉煌的锣鼓大戏”。

朱炳仁作品《鹿王天成》

朱炳仁作品《五牛积福系列》

朱炳仁作品《旌旗如山气如云》

据悉,展览持续至2月21日,让我们循着铜的脉络,以艺术家的视角,再次亲近祖先岁月,见证中华文明的波澜壮阔。


中华正脉——朱炳仁非遗铜雕艺术展

主办单位:

上海东浩兰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杭州朱炳仁铜艺股份有限公司

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

承办单位:上海梅龙镇广场

时间:即日-2月21日

地点:上海梅龙镇广场4楼425-427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