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意设计网

当前位置:新创意设计网 > 正文

从手稿到字体,梁思成灵感 “思成体” 成建筑排版新期待

作为建筑设计师,相信大家做排版的时候经常都在纠结用什么样的中文字体!

从手稿到字体,梁思成灵感 “思成体” 成建筑排版新期待

来源:Antonio Tan

作为建筑设计师,相信大家做排版的时候经常都在纠结用什么样的中文字体!毕竟用中文字体排版比较难排的好看!不过最近好消息来了!

从手稿到字体,梁思成灵感 “思成体” 成建筑排版新期待

来源:Antonio Tan一款以梁思成手稿字体为灵感的 “思成体” 即将完成开发。消息源自 2024 年森泽字体设计大赛的佳作奖作品,设计师陈志泓(小红书:Antonio Tan)从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的手写标注中提炼出这套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气质的字体,目前已进入商用开发阶段。消息一经传出,建筑从业者们纷纷在社交平台留言:“终于等到建筑人的专属字体”。

从手稿到字体,梁思成灵感 “思成体” 成建筑排版新期待

梁思成在《图像中国建筑史》中独创的硬笔隶书体,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文字密码。这种诞生于 20 世纪中叶的手写字体,以汉代隶书为根基,却突破传统书法的粗细变化 ,所有笔画被精准控制在 0.3 毫米的均匀宽度,字形被刻意拉长至 1:1.5 的高宽比,横画收笔处微微上挑,恰似古建筑飞檐的起翘弧度。

从手稿到字体,梁思成灵感 “思成体” 成建筑排版新期待

来源:Antonio Tan七十年后,设计师陈志泓从这些泛黄手稿中提炼出思成体,并在 2024 年森泽字体设计大赛中斩获佳作奖。这款字体在保留梁思成手写骨架的基础上,将笔画优化得更加圆润,同时通过 Glyphs 软件精确复现钢笔书写时的自然震颤, 例如撇捺转折处藏着 0.1 毫米的细微粗细变化,既保留手写温度又提升数字化适配性。

从手稿到字体,梁思成灵感 “思成体” 成建筑排版新期待

来源:Antonio Tan这种人工痕迹在多数字体追求绝对平滑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实测显示其在建筑展板上的文字识别率显著高于传统字体,而长时间阅读的视觉疲劳度降低明显。

从手稿到字体,梁思成灵感 “思成体” 成建筑排版新期待

来源:Antonio Tan思成体的独特价值体现在对建筑语境的深度适配。其笔画宽度与建筑图纸的图线宽度形成天然默契:在 A1 图纸上,0.35 毫米的字宽与 0.5 毫米的墙体轮廓线搭配,既保证标注清晰又不会喧宾夺主。设计师特别优化了「斗」「拱」「榫」等专业术语的结构,如「樓」字的木字旁竖画收笔加粗,模拟古建筑立柱的收分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好好欣赏一下思成体吧!以下多图!

从手稿到字体,梁思成灵感 “思成体” 成建筑排版新期待

从手稿到字体,梁思成灵感 “思成体” 成建筑排版新期待

从手稿到字体,梁思成灵感 “思成体” 成建筑排版新期待

从手稿到字体,梁思成灵感 “思成体” 成建筑排版新期待

从手稿到字体,梁思成灵感 “思成体” 成建筑排版新期待

从手稿到字体,梁思成灵感 “思成体” 成建筑排版新期待

来源:Antonio Tan不过目前思成体暂时没有开发出可供商用的电脑字体!如果这个字体正式发布,用于排建筑文本和展板肯定会特别好看!还是非常期待的!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