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意设计网

当前位置:新创意设计网 > 正文

周力:艺术是生长的

在欧洲,两场以“蓝白”色为主的展览,带来了周力2020至2022年期间创作的全新系列

疫情打乱了世界的节奏,也正在拼凑出一个新的艺术世界。一切未明之际,艺术家周力开始了她在中欧两地的三场展览。在欧洲,两场以“蓝白”色为主的展览,带来了周力2020至2022年期间创作的全新系列,以及2014至2016年期间创作的未公开展出的作品。她的三部曲:“格林迷踪”(2020)、“桃花源”(2022)、“水与梦” (2022),延续着周力长期探索的自然与人的主题。

周力的艺术历程已超过了40年,她的父亲和哥哥都是画家,从小家学深厚、耳濡目染的周力16岁就考上了广州美院油画系,并在1995年时只身一人去了法国,一待就是七年。回国后,她并没有急于创作,而是回归生活,在变化与沉淀中体会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往复。这些领悟的“痕迹”都体现在她后来的一系列作品中。

艺术家 周力

艺术家 周力

在周力的作品中,欧洲与中国的思想和艺术都是她创作时汲取灵感的来源。从魏晋书法到马远水图,从波地切利到托姆布雷,都是她作品中独特线条的灵感源泉;而近期作品中的绿色,则源自敦煌壁画,以及故宫珍藏的展子虔《游春图》里的青绿山水。出于对传统与经典的推崇,无论是欧洲的博物馆、美术馆、画廊,还是中国的博物馆、石窟等,到处都留下了周力的身影,而这份飘逸与领悟也早已隽永在她的作品之中。

创作主题就是材料

99艺术网:您曾经说过作为概念,“抽象”和“具象”是相对的,“抽象”也不是毫无缘由的,您在创作中是如何将“眼中之实”转换为“抽象语言”的,这种转换过程带给你什么样的不同体验?在不同的阶段和媒介中有什么不同?

周力:在艺术与幻觉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幻觉”并非一个虚假的整体,它显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且变得具体而生动。我在创作时只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真实”,这个“真实”就是我内心想看到的情境,也是我的所见、所思、所感。

周力 《水与梦》之三,布面综合材料,160cmx130cm,2022年

至于它是否能转换为抽象语言或是其他的一种语言?我认为绘画就是绘画,它是一个整体,很难用严密的语言逻辑去理解它,并且“转换”这个词它本身就带有一种权力的意味。在我看来艺术应该是非常自由的,是顺应自然的一种表达,而不是说非要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艺术这种观看方式能够让观众引起共鸣,引发平时容易忽略掉的感受,这就是艺术所能带来的一点意义吧。

周力 《水与梦》之四,布面综合材料,160cmx130cm,2022年

周力 《水与梦》之七,布面综合材料,194cmx180cm,2022年

99艺术网:您在2017年余德耀美术馆的展览“白影”中,将艺术和生命的精神性做出了一次深刻的实践和探讨,从形式上来看,这些抽象的线条和色彩来源于康定斯基和中国的笔墨、书法,但从精神内核上来说,它们又是一种情感和生长和治愈的力量,现在来看,具有哪些延续性?

周力:我创作的支点就是自身的真实感受,毕竟艺术是相通的,无论是抽象主义的康定斯基,还是中国的笔墨、书法,艺术家都是在内在的世界里用自己的方式去进行的自我体现,只是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可以说,艺术家创作的材料是连接艺术家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桥梁,这个桥梁也可以是其他材质,或是一种熟悉的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科技也可以成为一种桥梁。广义来看,创作的主题本身就是一种材料,它显示了艺术家生命变化的轨迹。对我来说,这个轨迹就是创作的源泉,它是有延续性的,就像前面提到的,是一种情感的生长和治愈方式。

周力 《水与梦》之一,布上综合材料,250cmx600cm,2022年

99艺术网:在您的作品中能感受到绘画的自由的状态,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就是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对艺术家来说也起到了“解放自我”的作用,在您的艺术作品中,随处可见的“自由”是否也是一个不断肯定自我的结果?

周力:存在主义的先驱是克尔凯郭尔,可以追溯到德国浪漫主义时期,欧洲文化对人的自由意志和生命独特性的肯定,基本上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中国古代文人艺术也一直是源自对人的肯定,它是在自然的观照下去理解人性和生命,《易经》就和这种思想有一定的关联,只是后来很多人对它有所曲解。我们所说的自由以及对人的肯定其实就是在自我观照的过程中,对自我的一种不断地肯定。

周力 《水与梦》之五,布上综合材料,200cmx300cm,2022年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桃花源”

 

99艺术网:在您的个展“桃花源·迹”中,“人”的形象被放置在了一个更广泛的社会和历史维度中,为什么会出现“人”和“痕迹”,是否是对时间和历史的一次回顾?

周力:“桃花源·迹”这个主题借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因为每个人都有原始、自然、本真的一面,对美好也有着内在的向往。这几个系列都是疫情开始后逐步深入完成的,包括从“格林迷踪”到“水与梦”,其实都是一个长时间的探索。“桃花源”告诉我们,在人文或是自然方面,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极端环境,都不应该遗忘和忽略对自然和本真的追求,所以说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桃花源”。

周力 《桃花源-迹》 之九,布面综合材料,250cm x 600cm,2022

“迹”这个系列就是“痕迹”,痕迹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很多时候忽略了或没有被察觉。当你观察自然并和自然亲近的时候,就会发现你给了它多少爱,它就回报你多少茂盛,花也会开的特别灿烂,这说明生命本身就非常特别。为什么人要学会和自然相处,其实是要向自然学习。现代人很容易被弱肉强食的逻辑所迷惑,并用这种观点去看待自然,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迷失。

周力 《桃花源-花园》之六,布面综合材料,200cm x 300cm,2021

我的朋友曾这样总结三部曲,她说:“‘格林迷踪’代表绿色,是在封闭中找到希望;然后到‘桃花源’又回到自然的母体,所以是粉色主调;最后是蓝色调,当雨水融入到世界,就在生生不息的循环中往复。”

周力《桃花源-花园》 之八,600x500cm,布面综合材料,2022(大画合并)

周力 《桃花源-迹》 之三,布面综合材料 120cm x 120cm   2022

周力 《桃花源-迹》 之二,布面综合材料 200cm x 300cm   2022

周力 《桃花源-迹》 之二,布面综合材料 200cm x 300cm   2022

 

材料的特性影响绘画节奏

 

99艺术网:您曾经喜欢过坦培拉技法,那种层层叠加的过程是否带给你一种空间和时间上的控制感,这些又是如何转换在你的抽象类作品中的?

周力:坦培拉的质感有点像中国的大漆和工笔,颜料一层层画上去,最终作品完成后的颜色是不一样的。由此可见,材料的特性影响着绘画节奏,即便是鲜艳的颜色最后也会显得很沉稳,就像包浆一样。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品质,如果加入时间就会显得更不一样。当然,古今中外绘画对待时间的表达一直很含蓄,只是坦培拉描绘时间的方式更像是将其“凝固”。

周力《 水与梦》,布面综合材料,300cmx200cm,2016年

周力 《水与梦》之十四,布面综合材料,200cmx200cm,2016年

周力,“水与梦”展览现场,法国普罗旺斯Château La Coste,Old Store Wine House Gallery,2022

位于法国南部的Château La Coste园区风景

如何分辨一幅作品是具象还是抽象,与每个人的观看方式有关。比如,有的人虽然画的是一棵具象的树,但他表达的意义其实是抽象的。这就需要观众去观察,包括艺术家自己也要清楚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在创作时艺术家可能会充分地去表达自己,并且为了创作意图的安全感去找到一个“形”,所以说所谓“抽象”、“具象”只是现代主义时期创造出来的词汇,当代可以不用这个词汇了。现代主义时期,绘画、雕塑分的很细,但是在当代的语境里,如果再去这样细分就局促了,艺术的相通性更加重要。

周力 《水与梦》之九,布面综合材料,30cmx30cm,2022年

周力 《线》之一,布面综合材料,260cmx200cm,2022年

99艺术网:“桃花源”一直是文人理想的境界和场所,既是物理的空间也是精神的空间,您在这个主题下从画面延伸至装置本身就是创作出的另一个空间,在布置展厅的过程中,您是怎样去处理现场空间和心理空间之间的关系的?

周力:这几次的展览在空间上起初都不是很理想,所以就需要在布展上花费一些心思。展览“白影”在当时的问题是空间太狭长了,这对于绘画作品来说不是十分适合。展览“白影”是为了纪念我的父亲,所以我就把展览布置成一个黑色的长廊,进去以后就像进入了一个身体,仿佛是回到了子宫,而看完展览就像是完成了一次穿越和回顾。

周力《 水与梦》之十一,布面综合材料,200cmx300cm,2022年

周力 《水与梦》之十,布面综合材料,120cmx120cm,2022年

《桃花源记》只有几百字,包含的意义却丰富和广泛,我觉得有点儿像《心经》,《心经》也很短却把世间万物的东西都说清楚了。我每次布展都会把空间想成是一个整体,用很直观的方式来体现我在那个阶段,或是某一个阶段内心图景。其实“桃花源”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心理空间,只是你愿不愿意去找到它,我在布展的时候每次都会做这样的考虑。我的展览并不是沉浸式的,而是和我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有一定关系。

周力“桃花源·迹”展览现场

 

公共作品要和周边发生关系

 

99艺术网:您的绘画里糅合了中西方对自然两种不同的观察方法,绘画本身的“气韵”表现的也非常充足,同时,您也做一些装置作品和公共作品,在传达内心世界的不确定性或是气韵方面,用装置这种形式来表现是不是相对于绘画有一定的难度?

周力:用装置来表达这种气韵的关系时,确实不一样。因为公共作品它不是放在一个展厅里边,而是放在一个社会功能性的空间里,是在一个大的公共空间里。当做一个室外的作品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作品和室外空间的关系,它的特点和限制也成为了创作材料的一部分。

周力“桃花源·迹”展览现场

在工作室的时候做创作只需要考虑自己,不用考虑其他人,但是公共空间就要考虑到观众,包括作品的安全性,除非那个地方是专门让艺术家用来创作的。我觉得只要是带有公共属性的创作,一定会让艺术家更加亲近观众。并且艺术家一定要考虑空间视觉、光照、天气、天际线等等因素。这种审美应该是特别广阔的,而不是局限在一个小局部、一座城市或者是一个街道,这里面所有的痕迹都可以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只是一个景观,如果那样的话就太没有意义了。公共作品要和周边发生关系,这都是艺术家要考虑的问题。

周力 在爱尔兰都柏林的科林画廊展览现场

艺术和公共空间的关系,一种是对抗型,就比如我的作品放在这儿就是要打破你的空间关系;另外一种是融合型,要考虑到如何让周边更丰富。但是气韵或者是流动性,因为对应的媒介不同,体现的方式就不同。如绘画提供了一个幻觉化的平面空间,让观者在其间感受到的气韵生动。而一座建筑也可以做的很轻盈,在稳定结构的基础之上表现出一种轻盈感,这也是它的独特魅力所在。

周力,“水与梦”展览现场,法国普罗旺斯Château La Coste,Old Store Wine House Gallery,2022

热点排行